根据六大国有银行(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)3月30日晚间发布的年成绩单,年,六大行利润继续惹眼的同时,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也在集体走高。数据显示,年末,工行、建行、农行、中行、邮储和交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.39%、0.37%、0.51%、0.47%、0.57%和0.44%,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.24%、0.20%、0.36%、0.27%、0.44%和0.34%。
千万别看不良率都还在1%以内,最高的也只有0.57%,不良率提升最多的中行,也只提高了0.2%,而最低的交行只提高了0.1%。但是,对应到个人住房贷款数额上,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。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,年末,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8.8万亿元。按照六大行个人房贷不良率上升的实际情况,平均上升幅度超过了0.15%,那么,年个人房贷中的不良贷款额至少增加了亿,实际应当大于这个数据。
亿,如果违约的都是普通购房者,将对应多少居民家庭,情况就应当十分严重。因为,银行不可能将这些居民都送上法庭,如果这么多居民失去了住房,又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。个人房贷的不良率上升趋势能否得到遏制,如何确保不发生个人房贷风险,如何确保广大居民利益不受伤害,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。
分析认为,造成个人房贷不良率集体走高的原因,主要是疫情的影响,导致一些购房者失去了工作,没有了收入来源,无力按时偿还房贷。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,就业的逐步扩大,很多违约的购房者,可能会恢复信誉,也会带来个人房贷不良率的下降。在这里,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引起注意,那就是按照管理层的要求,对在疫情中出现不能按时偿还房贷者,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延迟偿还时间。那么,这类“违约”的购房者有多少呢?如果将这类购房者统计进去,不良率又将提升多少呢?
把希望寄托于疫情过后就业状况改善,购房者收入恢复的愿望是好的,也希望能够出现这样的现象。但是,实际效果可能不会那么乐观。对违约的购房者来说,恐怕不只是疫情导致收入失去来源那么简单,还有房价下跌等带来的心理影响。特别是房价处于最高阶段购买了住房的居民,面对房价出现下跌,对他们的心理冲击和影响是非常大的,他们正处于如何选择的重要时刻,甚至不排除有居民弃房的现象。特别是“零首付”和“低首付”购房,且购房时间不长的居民,有选择放弃房子的可能。
而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,就是房贷利率的下调,让仍在按照高利率支付房贷利息的购房者,感到了迷茫和纠结。有“本事”和“胆量”的,可能通过贷款置换转成了低利率。没有“本事”和“胆量”的,则仍在支付高利息。但心理是排斥的,也是很难接受的。他们如何对待房贷,也是需要引起银行的重视和警觉。银行需要考虑自身利益,购房者也要考虑自身利益。
如果在新增的个人房贷不良率中,炒房者和投资住房者占有一定比例,就比较有意思了。因为,这些人购房的目的不是为了居住,而是为了投资和牟利。而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,购房的资金也是通过一定手段从银行借来的、从其他机构手中借来的,如果弃房,对他们并不构成损失。那么,有没有这样的现象,有多少这样的房贷者呢?殊不知,这些购房者很多还是通过违规手段获得购房资格的,一旦出现问题,还有可能拨出萝卜带出泥,把当初的违规问题也带出来。果真如此,倒也值得好好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a/755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