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国有各大银行陆续公布年度业绩,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数据的讨论再度升温。
从目前公布的情况来看,中、农、工、建、交以及邮储这六大银行在年业绩表现一般:六大行共实现营业收入达3.69万亿元,同比增长0.29%,其中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出现营收规模下降的情况;实现归母净利润1.35万亿元,同比增长5.97%;资产质量方面,六大行不良贷款规模共计1.28万亿元,同比增长.41亿元,除邮储银行外的五家银行不良率均有所下降,其中最高的是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,均为1.38%;中间业务方面,六大行的手续费、佣金净收入等均出现增速下降,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交通银行出现规模下降的情况。
在整体表现相对萎靡的业绩表现中,各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表现也十分“难看”:根据年报数据,中农工建交邮六大行年内分别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余额.95、、.06、.26、.31和亿元,合计.58亿元,仅占六大行全年新增贷款余额(10.13万亿)的4.66%,占比降至近年来最低水平——-年,这一数字分别为49.39%、39.50%、35.20%和29.40%。
不仅规模增速显著放缓,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也出现了劣化的趋势:作为传统的银行优质资产,年的个人住房贷款资产不良率却均出现了上涨,分别为0.47%、0.51%、0.39%、0.37%、0.44%和0.57%,较年末有着0.10%-0.20%不等的上涨。按照现有住房贷款存量估算,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在年上涨亿元以上,对应着背后数万乃至数十万家庭。
在年严峻的疫情冲击作用下,大量购房者无力支付个人住房贷款,出现断贷、逃贷等情况,从不良贷款额的增长来看,这一情况并非少数。尽管随着疫情的放开,经济形势正处于复苏中,但消费者背负的沉重房贷压力仍需要时间去缓解,这也是各大银行机构以及监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难题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jzl/74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