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房地产金融形势,央行房贷新规可能不是最合适的信号,LPR才是。
年,中国要着力解决两大灰犀牛,
平台垄断是一个,另一个就是房地产金融风险。
对于后者,央行的领导们在年已经多次表态,且已经有实质性动作,比如去年8月份推出的针对房地产开发商融资行为的新规:三道红线。
就规范房地产开发商融资而已,堪称史上最猛药。
元旦前最后一天,大家又看到了一则银行房贷新规,现在已经实施。
简单一点总结,就是央行给各级别银行划了个房贷占比红线,具体看下图:
之所以这么规定,有专家其实点评挺到位的,那就是银行的钱要贷给实体,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,别净搞房地产,房住不炒最新注解。
当然,我关心的是此次规定给房地产行业会带来什么影响?
既然定了指标,就得看看现在银行距离指标有多远。在第一档的中资大银行中,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是40%和32.5%。我查阅了上市银行的财报,发现普遍距离央行划定的红线依然有安全距离。
比如宇宙第一行,工商银行上述两项指标在年一季度分别是35.8%和30.5%,中国银行是38.5%和30.2%,建设银行是39%和34.4%,农业银行是35.9%和30.5%,交通银行是26.5%和20.9%,邮储银行是35.2%和33.6%。
第二三四五档就不列具体数据了,总体都是在红线以内。
所以,这个已经于1月1日生效的房贷新规,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让各家银行往回撤,不是压缩房贷业务,而是稳健发展房贷业务。
各位正在买房的同学们,或者打算买房的同学们,不用担心此举会影响你的房贷额度和审批进度。
那么,如果距离红线尚有距离,对银行来说,其实反而是一种利好,因为这里就有了涉房贷款的提升空间,比如我现在个人房贷比例才25%,而监管机构给我的上限比例是32.5%,那么作为银行,我就倾向于扩张房贷业务,提高房贷业务量。
道理也很简单,在中国的银行眼里,涉房贷款绝对是优质资产,是非常值得扩张的,只要政策给空间,那就得充分利用。
所以,网上各种据此解释得风声鹤唳,大家也应该有个清醒的认知。
那么到底什么才能真正代表房贷放松或者收紧呢?
不是银行批多少房贷量,而是核定的房贷利率。资金的多少不重要,重要的是资金的价格。
现在房贷利率是参考LPR,现在已经连续多月调整搁浅了。
从年4月份到现在,就是一直横着,不再跌了,不过目前的利率水平还的确是近3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。现在买房,仅房贷一项就比去年同期节省0.2%个百分点,换算成万或万房贷,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钱。
对房企来说,银行融资成本也谈不上高,年,各家房企都在拼命补货,土地市场一片火热。据我的统计,全面土地成交均价大涨了18.8%,涨幅是去年的近两倍。
也有种论调,说经营贷流入楼市,推高整体房贷业务占比,年上半年深圳和上海类似新闻炒得很厉害,说实话,这种现象的确普遍存在。但关键的问题在于认定,深圳在去年给出的调查结论是什么?我截图给大家看看就知道了:
新规出来后,经营贷,影子银行就不存在了吗?我觉得不可能,这里认定标准才是最关键的。
很多事情,只能做到公开层面的合理合规,剩下的,是做不到一览无余的。话说到这,懂的同学相比都懂。
所以,对于所谓新规,大家也不需要风声鹤唳,该买房买房就行。至于房价下跌,可能更难了,社科院也给出了其预测,平均房价上涨5%以上,核心城市涨幅更甚。
这是由地价,人口,调控周期,金融等多重因素决定的。
观察政策对未来楼市走势构成的影响,就金融层面而言,房贷利率永远比放贷量更重要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f/236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