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5日,中国人民银行举行发布会,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情况。统计数据显示,9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.28万亿元,同比增长8.3%;社会融资规模余额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10%,比上月末低0.3个百分点。
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、调统司司长阮健弘表示,当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,金融总量平稳增长,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同名义的经济增速基本匹配,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。
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上半年,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.9%,比上年末低4.5个百分点,非金融企业、政府和住户部门的杠杆率分别回落3.1个、1个和0.4个百分点,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。
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介绍四季度,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,不会出现大的波动。人民银行将综合考虑流动性状况、金融机构需求等情况,灵活运用中期借贷便利、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适时适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动性,熨平短期波动,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资金需求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。
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4.75万亿元
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,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24.75万亿元,总体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。
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统司司长阮健弘: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减。前三季度,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16.83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增亿元。
阮健弘表示,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的融资回归常态,股票融资同比多增。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政府债券的净融资是4.42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2.32万亿元,比年同期多亿元。前三季度企业债的净融资是2.43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1.66万亿元,与年同期基本持平。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境内的股票融资是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亿元。
另外,表外融资减少较多。前三季度,委托贷款、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净减少1.56万亿元,同比多减1.4万亿元。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4.75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少4.87万亿元,比年同期多4.14万亿元,总体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。
金融资源向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倾斜
发言人介绍,当前金融体系在不断加强对重点行业和普惠小微支持的同时,也在增强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支持,信贷结构持续优化。数据显示,从贷款的实际投向看,9月末,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是67.46万亿元,同比增长15%。
其中制造业、基础设施业和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7.8%、16.4%和17.2%,分别比上年末高2.6、2.2和0.3个百分点,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。
从普惠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看,9月末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.4%,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5.5个百分点。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万户小微经营主体,同比增长30.8%。在结构优化方面,9月末,普惠小微贷款中信用贷款的占比是17.4%,比上年末高两个百分点。
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统司司长阮健弘: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三季度信贷结构方面又有了新亮点,金融资源向国家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倾斜,一是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获贷率比较高。9月末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获贷率是71.9%,户均贷款余额万元。二是贷款余额稳定增长,成本持续下降。
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金额保持平稳
在发布会上,针对公众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lff/1900.html